大多数家长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体疾病和学习上,只有少数近视防控意识比较强的家长才会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许多家长都是在孩子说“看不清楚”了,或者学校视力筛查时才注意到孩子的视力问题。这时家长特别容易焦虑,总听到有家长说:“感觉天塌下来了,孩子还那么小就近视了,以后可怎么办?”
孩子度数又涨了,不到1年涨了200度!焦虑又无奈!
那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守护人?首先大家得了解并避开这些误区!
01
孩子上小学后才用检查视力
当然不是!
一般来说,孩子3岁以后,大多数都能够配合查视力表了。家长在到医院检查前可以先在家中通过摆放不同方向的“E”字,初步教会孩子辨认方向,在确认孩子懂得辨认方向后带到医院进行检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以外,如遇下列情况,则需尽早检查:早产儿;有斜视、弱视、高度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家族病史;眼睛外观或视觉表现存在任何异常情况等。
定期给孩子做视力检查,是早期发现儿童近视或其他眼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议每年都给孩子体检视力,建立视光档案,这样才能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近视的趋势。
02
孩子会突然近视
没有前兆
不是!
除了上面我们说的要定期视力检查,家长们还需要注意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视力异常,一旦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带孩子到眼科检查。
1)
看远模糊
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
2)
看远眯眼、皱眉
通常眯眼、皱眉等动作能够遮挡部分瞳孔,能够减少光线的散射,看得更清楚。
3)
看东西离得比较近
孩子看东西时,眼睛离得很近。
4)
频繁眨眼
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
5)
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视力的影响。
03
睡眠对近视没有影响
不是!
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人类的眼睛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孩子睡得越晚,近视发展就越快。
睡眠紊乱可能会干扰控制眼球正视化生长过程的调节机制,从而导致屈光不正。孩子睡得太晚,持续在暗环境下近距离用眼,视力工作时间增加,长此以往近视就会增加。
家长们还需要重视,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睡眠不足不仅可能导致近视,还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体的各项功能状态,导致乏力、嗜睡、抵抗力下降等。
04
怎样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我们要注意观看的距离。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才能有效减轻视疲劳等现象。
05
没有户外条件任由近视发展
很多家长都知道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户外望远,能够有效预防近视或者延缓近视发展。但是由于孩子学习节奏紧张或者大人上班,无法实现白天的户外望远,于是就任由孩子近视发展。
对于户外望远条件不足的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科学平替,比如佳视路棱透复合镜+佳视路强视仪,就能帮助孩子将看近实现物理拉远,看近其实是在看远,看远则望更远;能够减少视觉疲劳,解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及日常生活中望远缺失问题,从源头改变孩子近距离用眼过多,从而对近视减缓及预防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