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介绍

眼位学说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李书印博士,历经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验证,发现人的放松眼位与人的视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眼位决定视力。 

2、婴幼儿眼位发育过程

婴儿出生时是远视眼并伴随内隐斜,随着身体发育,眼位也有所调整,整体视功能(双眼单视、立体视觉等)一点点建立起来,5岁之前是整体视功能发育的最快时期,一般认为在8岁前整体视功能基本建立。如果眼睛发育出现内斜眼位,程度严重的话,会发展为远视性弱视,这种情况大多需要配合眼肌手术来解决弱视康复的问题;如果形成内隐斜眼位,则分为重度内隐斜,中度内隐斜及轻度内隐斜,重度内隐斜初期发育为远视,双眼视功能正常,通过视觉训练等手段来解决弱视;中度内隐斜是正常眼,不容易发生近视(此种眼位人较少,当近视率为80%时,剩下不近视的那部分人群就是这类眼位);轻度内隐斜人较多,往往在中学阶段会发生近视,这类人的近视发展缓慢,度数不易增加。眼科视光学定义的正位眼比轻度内隐斜显的糟糕,发生近视的时间更早,最后仍然会成为中高度近视,此类人一般初始发生近视为10岁左右;如果属于外隐斜,无论是轻度外隐斜,还是重度外隐斜,基本都注定成为高度近视,一般初始发生近视为78岁左右,更严重的会在56岁,甚至更早;对于外隐斜与外斜之间的间歇性外斜来说,则往往难以避免近视的结局,但近视度数的高低,需要看眼肌的力量强弱。如果近视发生得太早了,往往意味着近视性弱视变成伴随疾病。

3、眼位与视力的对比分析

【不近视眼位的特点】

看近时所产生的内旋力在一定时间段的积累效应与望远的外展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效应相当,即使长时间用眼也难以发生近视,不容易发生视疲劳,更容易放松。因此,此种眼位的人即便不太注意用眼卫生,也难以形成近视。这种眼位的人占比百分之十左右。

不近视眼位就像弹簧,当一个正常的弹簧被重压的时候就变短了,但是如果在每次压短后,随即再拉得更长,松开后弹簧就会又回到原长度。压和拉的力量总是处于平衡状态。  

【外隐斜眼位的特点】

看远时需向内旋转并产生内旋力,而看近时内旋的力就更大,这种眼位的孩子无论看远和看近均处于内直肌及睫状肌高度紧张的疲劳状态,因此,外隐斜越严重发生近视的时间越早,发展越快。

【正位眼特点】

由于看近时产生较大的内旋力,造成视疲劳,即使停止学习眼位回到平行状态,因无法产生反向张力消除视疲劳,所以这种眼位必然是中高度近视。

【轻度内隐斜眼位的特点】

看近时产生内旋力,但是望远时双眼视轴外旋会产生反向张力,进而消除看近疲劳,故这类眼位并不容易发生近视,即便发生近视也往往是进入中学阶段。因此,这类眼位最后往往只会发展为中低度近视,在相同的用眼情况下,内隐斜程度越轻近视度相对越高。

4、眼位学说的实践

李书印博士根据二十多年几十万人次的实践验证,建立了独家的眼位学说。经过独创的眼位检测手段检查后,不但从理论上证明了眼位决定视力的正确性,而且从实践上研发出了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有效地解决视力的科学方案。从被动防控方面研发出了基底向内棱镜附加透镜的棱透复合镜。通过眼位变棱检测仪等设备的检查,可以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并从积极主动健眼方面研发出了3D视觉优化训练系统、双向视觉训练系统、家用型智能增视仪等多款已经成熟的技术产品,可以不同程度提升孩子的眼球灵活度和调节幅度,实现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全面改善,有效快速提升视力。以上几款成熟的技术产品不但已经进入不同的市场并发挥积极作用。更多实用有效的创新技术产品会陆续问世,将会引领视光领域的技术变革,为中国乃至全球视光领域的纵深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眼位学说理论,不但能有效的解决传统弱视康复时间长效果慢、立体视功能差和屈光度降低难等疑难问题,更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解决视觉健康问题,实现质的飞跃。

 

5、根据眼位学说还提出了系列新观点

第一、聚焦精准度=屈光度:这个屈光度因素是根本,必须可控,否则视力会随之恶化。

第二、视网膜健康度=分辨率:参与视觉活动的视细胞越多,视力越好。

第三、双眼同时视与屈光不正,与眼位密切相关。解决屈光不正必须重视双眼同时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