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近视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中,家长们时刻紧绷着神经,日复一日监督用眼习惯、定期复查视力、挑选合适的防控手段…… 难免会发出灵魂拷问:“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防控?近视防控的终点究竟在哪里?”
近视防控的 “终点”
别急!根据权威白皮书给出的专业建议,当孩子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我们就可以尝试逐渐 “收兵” 了:
1.年龄门槛
年满 16 岁,此时孩子的眼球发育已接近成熟阶段;
2.眼轴指标
连续一年眼轴增长量小于 0.06mm / 年,意味着近视进展趋于稳定,不再 “野蛮生长” 。
满足以上标准,就意味着孩子可以告别 “高强度” 的近视防控阶段,单纯进行近视矫正,比如佩戴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解决视物不清的问题,保持视力健康。但请各位家长注意,“停止防控”≠“彻底躺平”!
光学防控手段可以 “功成身退”,但定期的屈光检查必须牢牢守住防线!建议在停止防控后的 6 个月内,带孩子进行第一次复查,重点观察眼轴是否依然保持稳定。就像刚撤掉围栏的马路,仍需一段时间确认是否安全。如果复查发现眼轴增长明显,近视度数再次 “反弹”,那就要果断重启近视控制方案,继续与近视 “斗智斗勇”。
对于那些眼轴过长的孩子,更要保持终身警惕。即使成年后,眼球发育完全,定期的眼底健康检查依然必不可少。因为眼轴过度拉长会像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让视网膜变得脆弱,增加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的风险。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为眼睛健康加上 “双重保险”。
在孩子的近视防控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从积极干预到科学监测,家长们的每一份坚持都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