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指600度(-6.00D)及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有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在我国,高度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已高达6.69%-38.4%,正确认识高度近视对近视防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下面,一起走进高度近视的世界,了解高度近视的类型、原因、症状等!
一、高度近视类型
单纯性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成年后趋于稳定,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病理性高度近视:近视将终身进展,有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26.5 mm)。
二、高度近视发生原因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高度近视受遗传因素影响更为明显。
基本原因:病理性高度近视主要由遗传决定,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性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也比较明显,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高度近视,孩子的视力就要格外关注,从小做好预防与早期筛查。
诱发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和电子屏普及对视力下降的诱发因素不容忽视。若本身有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更应注意这些诱发因素。
三、高度近视典型症状
高度近视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并常合并眼底病变导致的视力、视觉障碍,如飞蚊症、视疲劳等。
单纯性高度近视:
l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度数高于600度,青少年期进展迅速,成年后趋于稳定。
l 与一般近视相比,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疲劳、眼球突出更为明显,外斜视的发生更多见。
l 伴有飞蚊症较为常见,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病理性近视:
l 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会有更严重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l 与单纯性高度近视相比,病理性近视的近视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矫正视力也会进行性下降。
l 病理性近视会伴有视野改变,引起视物遮挡感。
l 病理性近视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比较高,一旦发生会有视野缺失。
l 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可出现视物变形。
l 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l 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四、高度近视预防措施
高度近视的预防同普通近视一样,保持健康用眼习惯、坚持大户外以及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