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真的能护眼吗?佳视路带你揭开真相
2025年06月27日 护眼科普

在深夜刷手机、熬夜赶方案时,我们总会顺手开启手机、电脑的夜间模式,看着屏幕从明亮的白色切换成柔和的深色,内心不自觉冒出 “这下眼睛舒服多了,肯定能护眼” 的想法。但夜间模式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保护眼睛的 “神器” 吗?今天,佳视路就用科学知识,带你揭开夜间模式的真实面纱。

PART ONE

夜间模式的工作原理:从光线到视觉的改变

要判断夜间模式是否护眼,首先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夜间模式,也叫深色模式,其核心在于改变屏幕显示的色彩方案。普通模式下,屏幕以白色或亮色为背景,文字和图标等元素呈深色;而夜间模式则反转过来,以黑色或深色为背景,文字和图标等变为浅色。

从光线角度看,白色背景会反射更多光线,屏幕亮度较高,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也大。而夜间模式下,深色背景反射光线少,屏幕整体亮度降低,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减弱。这也是我们开启夜间模式后,感觉眼睛没那么刺眼的直接原因。此外,夜间模式还会对屏幕显示的色温进行调整,降低蓝光比例,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潜在伤害。

PART TWO

科学研究怎么说?夜间模式的护眼效果争议

虽然从原理上看,夜间模式似乎对眼睛友好,但科学界对其护眼效果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表明,在昏暗环境下,夜间模式降低屏幕亮度,能减少眼睛与屏幕之间的亮度对比度,避免眼睛频繁调节瞳孔大小,从而减轻眼睛疲劳。例如,一项针对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人群的实验发现,使用夜间模式 4 小时后,被试者主观感受到的眼睛干涩、酸胀程度,相比使用普通模式有所降低。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持不同观点。部分专家指出,夜间模式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如果周围环境光线较亮,深色背景的屏幕反而会与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导致眼睛更易疲劳。而且,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夜间模式能从根本上预防近视、干眼症等眼部疾病。另外,一些用户在使用夜间模式时,会因为屏幕看起来不那么刺眼,而不自觉延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这样反而增加了眼睛的负担。

PART THREE

科学护眼,夜间模式只是辅助

由此可见,夜间模式不能被神话为绝对的护眼工具,它只是在特定环境下,为眼睛提供相对舒适的视觉体验。想要真正保护眼睛,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护眼方法:

01.控制使用时长

无论是普通模式还是夜间模式,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都不利于眼睛健康。遵循 “20-20-20” 法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远眺 20 英尺(约 6 米)外的物体 20 秒,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02.调节环境光线

使用电子设备时,确保周围环境光线适宜,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用眼。晚上使用时,可以打开一盏低亮度的台灯,减少屏幕与环境的亮度差。

03.保持正确姿势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用眼距离,眼睛与屏幕保持约 50 - 70 厘米的距离,屏幕中心略低于眼睛视线,减轻颈部和眼睛的压力。

04.定期检查眼睛

建议每年进行 1 - 2 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问题。

夜间模式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为我们的用眼环境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但它绝非护眼的万能钥匙。佳视路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夜间模式,将其与科学的用眼习惯相结合,全方位呵护我们的心灵之窗。如果你还有任何护眼方面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佳视路将为你一一解答!